题西湖十景 其二 柳浪闻莺

那论清波及涌金,春来树树绿阴深。
间关几啭供清听,还似年时步上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西湖十景 其二 柳浪闻莺”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清朝乾隆帝所作,出自《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美景为主题,展现了柳树、浪桥和莺鸟等自然元素的和谐美。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柳浪桥宋时在清波门外聚景园中康熙三十八年于涌金门南创建亭榭御书圣祖仁皇帝赐今额名。
  • 依然林木映晴川,翠染亭皋转眼迁。词客未吟摇落句,美人先叹泬寥天。梧桐露井砧声急,杨柳寒堤月影穿。琴瑟可堪频望远,送青延绿又年年。
  1. 作者介绍
  •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乾隆帝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
  1. 诗歌赏析
  • “依然林木映晴川,翠染亭皋转眼迁。”这句诗描绘了西湖边树木的景色,通过“依然”“转眼迁”等词汇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和景物变迁的意境。
  • “词客未吟摇落句,美人先叹泬寥天。”此句则通过对比词客未吟咏与美人先感叹来表达一种时空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 “梧桐露井砧声急,杨柳寒堤月影穿。”通过对梧桐树、露井、砧声等细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 “琴瑟可堪频望远,送青延绿又年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用词技巧和丰富的想象。诗中的“柳浪桥”和“柳浪闻莺”不仅是实景,更是诗人情感和审美的象征。
  • 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原则。
  1. 历史背景
  • 《题西湖十景》是乾隆帝为了庆祝他登基60周年而创作的一组诗歌,每篇都以西湖中的一个著名景点为题,展示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题西湖十景 其二 柳浪闻莺》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七言绝句,而是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更反映了乾隆帝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