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自西海至万寿寺 其三

招提门枕碧溪流,月相瞻依偶憩留。
忆我当年题句处,假山松栝绿阴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自西海至万寿寺 其三”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的一首古诗词。这首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赏山水时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歌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画面——“招提门枕碧溪流”,通过“碧溪流”这一形象化的描绘手法,传达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溪水潺潺、波光粼粼的动人景致。接着,诗人通过对“月相瞻依”的描写引入了夜晚的宁静与诗意,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且富有层次感。

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中,诗人回忆起了自己曾经题写诗句的地方,“忆我当年题句处”,这样的回忆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怀旧之情。紧接着,“假山松栝绿阴稠”这句则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荫之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诗人以“不为拈髭觅句迟,留人佳处坐移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与友人共同赏析自然美景的满足与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美好时光短暂易逝的感慨。“去年风景分明在,只有庭前柏树知”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与感叹,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对“泛舟自西海至万寿寺 其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世界的独特展现。这首诗不仅让人领略到自然之美,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