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罩寺留题 其二

高入天风顑万寻,登临信可散幽襟。
常时画里遥观处,独据匡床自在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罩寺留题 其二》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古诗:

  1. 诗的原文
    “寸步不曾移,十方遍满时。如何参色相,除是绝思维。泉响春前细,山皴雪后奇。”

  2. 诗句解析

  • 寸步不曾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行走或生活的态度,意味着诗人追求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立场。
  • 十方遍满时:这里的“十方”指的是佛教中所有的地方,诗人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 如何参色相:这句话中的“色相”通常指事物的表象和实质,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表达了对事物表面与内涵差异的深刻理解。
  • 除是绝思维:这里的“绝思维”可以理解为摒弃杂念与功利心,诗人通过这个表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泉响春前细:这句描述泉水在春天到来之前清脆悦耳的声音,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山皴雪后奇:这里“山皴”指的是山脉因积雪而形成的纹理,诗人用这个景象来形容自然的壮丽和变化之美。
  1. 诗的鉴赏
  • 此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 诗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如“如何参色相”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思。
  • 整首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云罩寺留题 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展示了一个诗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