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至圣化寺 其三

润逼林轩露气蒙,卷帘天水净长空。
黄庭七字何须悟,人在和风霁月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至圣化寺》是清朝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描绘秋光中圣化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词原文:《泛舟至圣化寺》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嘒嘒,轻舟满领稻风香。
    远山螺黛映澄潭,润逼溪村绿意含。
    芰荷惆怅西风里,作意临波艳晚妆。

  2. 诗词赏析

  • 景致描绘:此诗以“万泉”开篇,描绘了圣化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片水云相融的宁静景象。
  • 人文氛围:“兰若闲寻”与“晓凉”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在清晨凉爽的气息中寻觅寺庙的悠闲情景。
  • 视觉印象:诗中“两岸绿杨蝉嘒嘒”与“黄庭七字何须悟”两句,分别传达了对自然声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佛教哲理的超然理解。
  • 情感体验:最后两句“人在和风霁月中”与“芰荷惆怅西风里”,将诗人置身于一种超越尘世的心境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体悟以及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1.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弘历个人的游历经历有关。弘历作为清朝的一位著名文人和皇帝,其诗作常常融合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弘历在游览圣化寺过程中的愉悦心情与对周围景色的细致描绘。

《泛舟至圣化寺》不仅以其生动的画面、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诗句著称,更体现了弘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