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 ·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介绍

《小雅·祈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皆以质问的语气抒发内心的怨恨,直抒胸臆,快人快语,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

注解

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现在多用作贬义。

恤(xù):忧愁。

靡(mǐ)所:没有处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

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赏析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军士怨于久役,故呼祈父而告之曰:予乃王之爪牙,汝何能转我于忧恤之地,使我无所止居乎?”(第三章)“言不得奉养而使母反主劳苦之事也。东莱吕氏曰:越句践伐吴,有父母者,老而无昆弟者,皆遣归。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则古者有亲老而无兄弟,其当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责司马之不聪,其意谓此法,人皆闻之,汝独不闻乎?乃驱吾从戎,使吾亲不免薪水之劳也。责司马者不敢斥王也。”“序以为刺宣王之诗。说者又以为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故军士怨而作此诗。东莱吕氏曰:太子晋谏灵王之辞曰: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宣王,中兴之主也,至与幽厉并数之,其辞虽过,观是诗所刺,则子晋之言。岂无所自欤?但今考之诗文,未有以见其必为宣王耳。”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