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花始开 其二

绯枝宛宛写窗纱,春色重题兴转赊。
自是东风无近远,御园应有满蹊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桃花始开》是清朝乾隆帝弘历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初开时的桃花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中的桃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诗的第一句“今岁春寒节候迟”,描述了春季气候的特点,即春寒料峭、节气稍晚。这种天气条件为桃花的绽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句“仲之下浣始逢斯”,则描绘了桃花在仲春时节盛开的景象,这一句透露出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与美好。第三句“遥看红染近犹紫”,通过远观和近赏的对比,描绘了桃花由远及近逐渐变色的过程,从最初的红色到后来的紫色,色彩层次丰富,令人赏心悦目。

接下来的诗句“南向苞含北兀枝”进一步描绘了桃花开放时的姿态,南面的花瓣紧闭,而北面的枝条上开放的花朵更为灿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信递韶华杏输先”中,诗人以杏花为参照,强调了桃花在春日里率先开放的特性。最后两句则是对桃花开放后的自然景象进行了概括,“图来掩映柳为宜”描绘了桃红柳绿相映成趣的景象,而“相争何必较伯仲(俗有桃柳争春之语),总有飞花落叶时”则表现了作者认为桃柳各有所长,不必相互竞争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无常与自然循环的美。

《山桃花始开》不仅展示了一幅春日桃花盛开的美丽画面,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季节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清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