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奉皇太后祇谒盛京祖陵礼成回銮途次纪事用平声韵 其二十六

礼成回辇惬来游,山海逶迤玉露浮。
柄穗多遗秋麦绿,吟鞭辄为一停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恭奉皇太后祇谒盛京祖陵礼成回銮途次纪事用平声韵·其二十六》是作者乾隆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皇帝的深厚感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改元“乾隆”。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世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1. 诗歌原文
  • 宾客追陪诸部多,行行霓彩照辽河。
  • 云门曲奏催银管,宝勒铃悬过紫驼。
  • 古诗词曲网
  1. 诗句解析
  • “宾客追陪诸部多”描绘了当时随行的官员众多,场面盛大。
  • “行行霓彩照辽河”形容了路途中五彩缤纷的景象,映照着辽河。
  • “云门曲奏催银管,宝勒铃悬过紫驼”则展现了旅途中的音乐与仪式,以及皇家的豪华气派。
  1. 文化内涵
  • 此诗反映了乾隆时期清朝的繁荣与强盛,同时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尊贵。
  • 通过对宫廷仪仗、音乐舞蹈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奢华和贵族生活。

《恭奉皇太后祇谒盛京祖陵礼成回銮途次纪事用平声韵·其二十六》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是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