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湖雨意 其三

不辨波声与雨声,天和树色总含清。
何殊画里江南景,添个渔舟短笛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御湖雨意 其三》是一首描绘江南春雨景色的诗歌,由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弘历,即乾隆皇帝,清朝的一位重要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生平成就:乾隆帝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在位期间编纂了大量文献,如《四库全书》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原文:“云低碧落易为雨,雾重西山懒放晴。”恰是江南二月景,昨春兴致忆分明。
  • 翻译:云层低垂,使得碧空下的大地变得容易下雨,雾气厚重,使得西面的山峦懒洋洋地不肯放晴。这正是江南地区二月特有的景色,让我回忆起去年春天时的美好时光。
  1. 艺术特点
  • 形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云低、雾重、易为雨等词语,不仅传达了天气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意境深远:诗中的“恰是江南二月景”等句子,不仅描述了眼前的景色,还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通过对比“昨春兴致”与“懒放晴”的雾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御湖雨意》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乾隆皇帝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