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疑浓处欲生云,高下林峦叠翠文。
寂寂草堂无客到,一溪烟霭与平分。
题庶子张鹏翀所进春林澹霭图即用其韵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庶子张鹏翀所进春林澹霭图即用其韵 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诗人以“春林澹霭图”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这里的“春林”指的是春天的树林,而“澹霭”则描绘了薄雾缭绕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山光浮翠湿人衣”,进一步细化了春天景色的细节。诗人以“山光浮翠”形容山林间的绿意盎然,而“湿人衣”则暗示了春风拂面的清凉感。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诗人转而关注人物的情感世界。在“画工何事独闲中”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画作作者的赞赏之情。他认为画工能够在繁忙的世界中找到闲暇时光,专注于创作,是一种难得的心境。这句诗既赞美了画工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诗人以“清诗聊复慰孤怀”作结,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和对孤独时光的慰藉。他通过欣赏这幅春林澹霭图,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句诗既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情感世界的抒发,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念。
《题庶子张鹏翀所进春林澹霭图即用其韵 其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律诗。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