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

仲秋启跸返深秋,紫翠林光顿改眸。
隔嶂鹿鸣全似唤,上窗驹影信如流。
引成渠水声添冷,吐得岩岚幻益浮。
到此精微契神处,可能五日不为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是一首由清代皇帝乾隆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木兰故事的一次艺术再创作,同时也反映了乾隆帝本人的治国理念和审美情趣。

《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作》是乾隆帝弘历的一首诗作,表达了他对木兰故事的重新解读和艺术加工。这首诗描绘了木兰归来的情景,不仅体现了她的英雄本色和忠诚精神,也展示了她的文雅和才情。诗中通过描绘木兰与家人、朝廷官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风貌。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传说的再现,更是乾隆帝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在这首诗中,乾隆帝通过对木兰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理想化形象——一位既有武功又有文采,既能御敌又能安民的明君。他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对于国家治理和民族和谐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体现在对木兰故事的重新诠释上。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乾隆帝的政治哲学以及他如何通过文艺来表达这些思想。同时,这也让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看出《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作》是一幅多层次的文化艺术品,它不仅反映了乾隆帝个人的情感和审美,也体现了清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面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