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澜堂即景

画舫教维液沼滨,书堂仍复俯涟沦。
繄吾意每观于水,懿此时方鬯以春。
树鸟对鸣如唤叶,池鱼学跃尚矜鳞。
轻阴琼岛称景可,土已滋膏虑雨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漪澜堂即景》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湖畔书堂之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中《漪澜堂即景》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
  2. 诗词原文:画舫教维液沼滨,书堂仍复俯涟沦。繄吾意每观于水,懿此时方鬯以春。树鸟对鸣如唤叶,池鱼学跃尚矜鳞。轻阴琼岛称景可,土已滋膏虑雨频。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慨与思索。诗中“教维液沼滨”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湖面以动态的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书堂仍复俯涟沦”则巧妙地将湖面与书中世界相联系,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4. 历史背景:在清朝乾隆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漪澜堂即景》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弘历作为当时的皇帝,他的政治理想、文化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漪澜堂即景》不仅展现了弘历的诗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