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诸生推学业,滇南六诏寄提封。
才华淘洗归真实,官吏甄稽福士农。
水旱无逢歌乐土,诗书有教振西廱。
谩言万里君门远,不隔心常达九重。
赐云南巡抚刘藻之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云南巡抚刘藻之任》是一首清代乾隆时期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品背景:乾隆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在这首诗中,乾隆皇帝不仅表达了对云南巡抚刘藻的赞赏之情,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地方官员的期望与关怀。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乾隆帝统治期间,可能是在其巡视云南或派遣刘藻赴任时所作。乾隆帝对于边疆事务的关注以及对于文人雅士的信任,都为这首诗的流传提供了可能性。
作品内容:《赐云南巡抚刘藻之任》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地方治理的期待和对刘藻的赞誉。诗中的“水旱无逢歌乐土”、“诗书有教振西廱”等句,不仅表达了刘藻在治理上的才干,也反映了乾隆皇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诗中的“谩言万里君门远,不隔心常达九重”表明了虽然身处遥远之地,但皇帝的心始终与朝廷相通,这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官员的充分信任。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政治公文,它也是清朝盛世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滇南六诏寄提封”,这里的“六诏”指的是历史上的六个民族政权,而“寄提封”则意味着这些民族政权的存在和繁荣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支持。通过这样的描述,乾隆皇帝不仅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认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赐云南巡抚刘藻之任》不仅是一首反映乾隆时期政治文化的作品,也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朝的文化政策和社会风貌,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