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日恭奉皇太后木兰行围启跸之作

通闰由来秋气早,孟秋初吉启龙旃。
悬知瞻就迎诸部,最喜康强奉大年。
按顿依然息众力,逐程特廑阅农田。
黍稌遭涝稀垂穗,帑济租蠲遑忍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八日恭奉皇太后木兰行围启跸之作”是清朝皇帝弘历的一首诗作。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爱新觉罗氏,满族,雍正第四子,于1735年至1796年在位。他的统治时期,被后世称为“乾隆盛世”,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作为一位多产的诗人,弘历的作品涉及诗歌、赋、散文和书法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造诣。
  1. 诗作原文
  • 通闰由来秋气早,孟秋初吉启龙旃。
  • 悬知瞻就迎诸部,最喜康强奉大年。
  • 按顿依然息众力,逐程特廑阅农田。
  • 黍稌遭涝稀垂穗,帑济租蠲遑忍延。
  • 黍稌遭涝稀垂穗,帑济租蠲遑忍延。
  1. 诗作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宏大的格局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乾隆帝对国事的关心以及对人民的关怀。诗中的“秋气早”、“孟秋初吉”等字眼,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国家政治的清明与繁荣。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启跸”一词,既指帝王出行,又隐含着巡视边疆的意味。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如“瞻就”、“康强”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精心打磨和选择。
  1. 历史背景
  • 清代的政治环境: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对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军事扩张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的“举狝”活动,既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也是皇室成员的休闲娱乐方式。
  • 社会状况:乾隆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诗中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乾隆帝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在内容上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族精神。
  • 文化传承:乾隆帝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清朝盛世时期的文化风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月八日恭奉皇太后木兰行围启跸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皇帝对国家事务关切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反映清朝盛世景象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