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室何来仙馆号,长春缘识圣人名。
敬思仁也今天下,偶忆闲哉昔玉京。
对景那能仍独乐,翻书惟是惭躬行。
宜晴宜雨农功协,花木今才一遣情。
题长春仙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长春仙馆》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长春仙馆的观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
诗人背景:弘历,即清高宗,年号乾隆,他是清朝的一位重要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雍正第四子,于1735年至1796年在位。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主题内容:《题长春仙馆》通过描绘长春仙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般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诗中“敬思仁也今天下”等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仁德理念的追求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艺术手法: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平仄声调的变化来增加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和谐流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历史价值:《题长春仙馆》作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清朝文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态。
文化内涵: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如“长春”、“玉京”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长春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玉京则是道教中仙境的代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题长春仙馆》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清朝文化和文学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