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万寿寺

北至言将致戒时,还宫取便又临兹。
讵云适兴游方外,总为祝釐相所宜。
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
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夏万寿寺》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多项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改革。他不仅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三年,而且其统治时期被后世誉为“康乾盛世”之一。乾隆皇帝还大力推崇儒学,同时也重视佛教的文化价值,多次下令修建寺庙,弘扬佛法。
  1. 诗歌原文
  • 北至言将致戒时,还宫取便又临兹。讵云适兴游方外,总为祝釐相所宜。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
  1. 诗歌赏析
  • 该诗通过“北至”、“还宫”等字眼传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与闲适;“讵云”一词引出了诗人对于宗教活动的兴致与参与。
  • “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形象地描绘了夏季的雨后景象和清晨的花露,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僧人衣紫门旁跽”,这里的“衣紫”可能指的是僧人的袈裟颜色,而“门旁跽”则形容了僧人虔诚的态度和姿态。
  • “可识袁州郑谷诗”,郑谷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此句或许意味着乾隆皇帝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并试图与前人进行某种文化上的交流或共鸣。

《仲夏万寿寺》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与现代读者,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乾隆时期的文化氛围,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仲夏万寿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