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堂得句

望蟾阁下放烟航,径渡山阳乐寿堂。
翠柏树惟标古色,碧桃花却恋春光。
四围悦目皆仁智,一晌会心有缥缃。
得句便教移步辇,所无逸不为游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寿堂得句》是一首清代诗人弘历(即乾隆)的诗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弘历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也是其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乐寿堂得句》是在清朝乾隆时期创作的。乾隆皇帝是清朝的实际掌权者,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同时,他也是一位热爱诗词的文化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帝王身份和个人文化兴趣密切相关。

  2. 诗歌原文:《乐寿堂得句》的原文如下:“望蟾阁下放烟航,径渡山阳乐寿堂。翠柏树惟标古色,碧桃花却恋春光。”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望蟾阁”、“烟航”、“山阳”等词句,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园林景象。诗中“翠柏树惟标古色”描绘了树木的苍劲与历史的沉淀,而“碧桃花却恋春光”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恬淡。

  3. 艺术价值:在艺术上,《乐寿堂得句》展现了弘历的精湛技艺。他的诗歌常常以细腻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著称。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其内涵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乐寿堂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乾隆时期文化的一个窗口。

《乐寿堂得句》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对于爱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了解这首诗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启发人们对于自然与生活更深一层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