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介绍
《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所著的一部论述庄术思想的文章。它以朴素的辩证法理论,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思想认识方法和行为准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八十一章的内容则是关于自然界万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而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环境的原则。此章强调人性中应该遵循“虚静”、“上善”的精神境界,并提出了许多深远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虽然《道德经》中有不少高深玄妙的思想观点,但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仍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这使其成为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注解
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辩:巧辩、能说会道。
博:广博、渊博。
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既以为人己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