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杭州旗兵

承平世恐军容弛,文物邦应武备明。
已向会稽陟禹迹,便教浙水诘戎兵。
羽林旧将今谁是,七萃材官古莫衡。
四十年重逢盛典,行间踊跃倍常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杭州旗兵》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诗歌,而非现代文学作品。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创作,其原文、译文和注释均在网络资源中有所展示。《阅杭州旗兵》不仅是一首表达了对国家军事武备重视的诗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阅杭州旗兵》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承平世恐军容弛:此句描述了当时社会安定后可能带来的军队纪律松弛的问题。
  • 文物邦应武备明:强调文化繁荣的同时,应当强化武备以维持国家安全。
  • 已向会稽陟禹迹:“会稽”指浙江绍兴市一带,“禹迹”指大禹治水的足迹,这里用以象征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便教浙水诘戎兵:命令士兵在浙江地区检查军队,保持警惕。
  • 羽林旧将今谁是:“羽林”是古代禁卫军的称呼,此句询问当今禁卫军中是否有人仍能担当重任。
  • 七萃材官古莫衡:指的是选拔出的七位才俊之士,他们是古代优秀的军事人才。
  1. 作品背景
  • 乾隆时代: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一位著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同时也是一个盛世。
  • 文学地位:《阅杭州旗兵》不仅反映了乾隆帝的个人品味,也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这首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军人职责的关注。
  • 主题思想:通过对国家军事武备的重视,诗人传达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信息。

《阅杭州旗兵》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乾隆帝个人情感的体现,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的真实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乾隆帝的政治成就和思想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