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浙江学政雷鋐

衡文慎辨伪兮真,两浙吴山近八闽。
为汝便因养老母,即斯推可教都人。
晷膏良苦毋骄贵,藜藿曾甘莫忘贫。
伫见宾兴皆硕彦,近名宜戒致谆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浙江学政雷鋐》是一首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弘历,即乾隆皇帝。
  2. 作品背景:《赐浙江学政雷鋐》创作于乾隆十六年,这是一位文人在南巡期间得到乾隆皇帝赐予诗歌的情景。乾隆皇帝的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对雷鋐个人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3. 诗句内容:诗中“衡文慎辨伪兮真,两浙吴山近八闽”这两句,通过“衡文”“慎辨伪”来表达对科举公正性的要求,而“两浙吴山近八闽”则描绘了地理上的特点,暗示了浙江的文化地位和历史渊源。
  4. 文化价值:该诗体现了乾隆帝对地方官员及其职责的期望与要求,同时也传达了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
  5. 鉴赏评价:《赐浙江学政雷鋐》不仅是对雷鋐本人的一种表彰,也是对整个清代文化政策的一种体现。诗中的教诲和期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6. 社会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其影响力也波及到后世,成为人们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

《赐浙江学政雷鋐》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乾隆皇帝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刻体会到清朝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