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玉泉山过青龙桥作

晓霁美风露,驾言游玉泉。
意行不十里,吟景已双肩。
湖涨尾闾泄,暑驱爽气鲜。
畅观信可乐,蔚绿满平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游玉泉山过青龙桥作》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人简介
  • 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雍正帝的第四子。他在位时,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清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统治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在文化方面,乾隆皇帝也大力支持诗歌和文学的创作,他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 晓霁美风露,驾言游玉泉。
  • 意行不十里,吟景已双肩。
  • 湖涨尾闾泄,暑驱爽气鲜。
  • 畅观信可乐,蔚绿满平川。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玉泉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晓霁美风露”等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体验。同时,通过对“湖水”的描述,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动人的景象。
  • 诗中使用了许多叠词和排比句式,使得诗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能够有效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其内心的愉悦与宁静。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乾隆时期的文化氛围以及诗人的审美追求。

《夏日游玉泉山过青龙桥作》不仅仅是一首描述景物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文化、诗歌创作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部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