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官司马第四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退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节服氏,下士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官司马第四》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篇文学作品,由文学家周公创作。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详细叙述了“大司马”的职责和作用,包括管理国家、维护治安、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职责的阐述,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也展示了周公作为一代宗师的智慧与远见。

《夏官司马第四》是周公对于当时国政运作的一种记录和总结,它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面貌和治理理念。在这篇作品中,周公详细列出了“大司马”所负责的各项职能,从制定畿封国到设立仆辨位,再到进贤兴功等,每一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全面而细致的关注。这些职责不仅涉及国家的行政管理,还包括对外关系的处理和国家安全的维护。例如,“制军诘禁”和”施贡分职”等内容,表明了周公对军事和财政管理的高度重视。

《夏官司马第四》也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献。周公通过这篇文章向统治者传达了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他提出了九伐之法,即用九种不同的方式纠正邦国中的不正之风。这种方法论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这不仅是对国家治理的具体指导,也是对后世治国理念的重要启示。

《夏官司马第四》还体现了周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作为西周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周公的创作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和军事的层面,他还擅长运用文辞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这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公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政治概念和历史背景讲述得清晰明了。这种写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官司马第四》不仅是一篇政治文献,更是一本蕴含深厚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治理理念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古人如何处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