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庄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继弑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接练时,录母之变,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贬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臣子大受命。夏,单伯逆王姬。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何也?曰:躬君弑于齐,使之主婚姻,与齐为礼,其义固不可受也。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为之筑节矣。筑之外,变之正也。筑之外,变之为正何也?仇雠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齐侯之来逆何也:不使齐侯得与吾为礼也。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诸侯日卒,正也。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礼也。生不服,死追锡之,不正甚矣!王姬归于齐。为之中者归之也。齐师迁纪、郱、鄑、郚。纪,国也;郱、鄑、郚,国也。或曰:迁纪于郱、鄑、郚。◇庄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国而曰伐。于馀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贵矣,师重矣,而敌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讥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秋,七月,齐王姬卒。为之主者卒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妇人不言会,言会非正也。飨,甚矣!乙酉,宋公冯卒。◇庄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称公子何也?恶其会仇雠而伐同姓,故贬而名之也。
夏,四月,葬宋庄公。月葬,故也。
五月,葬桓王。《传》曰:改葬也。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或曰郤尸以求诸侯。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何必焉?举天下而葬一人,其义不疑也。志葬,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作品,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齐国历史。这部作品以左传的形式呈现,通过对齐庄公一生的记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纷争以及社会变迁。《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之一,由左丘明所著,其内容涉及春秋时代的诸多事件和人物,而《庄公(元年~三十二年)》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在《庄公(元年~三十二年)》中,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背景。例如,庄公即位初期便遭遇到国内的权力斗争,即公孙无知的暴政与庄公九年齐人对其的诛杀。这些事件表明了当时社会不稳定和权力争夺的局面。

《左传》还详细记录了庄公时期的军事活动和外交关系。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频发,而《庄公(元年~三十二年)》中提及的齐庄公多次参与或指挥对其他诸侯国的征战,例如伐纪、郑、鄑、郚等,显示出齐国在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如宋、齐、狄三国之间的互动,以及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庄公(元年~三十二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其语言精炼,叙事清晰,能够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公子小白、管夷吾、召忽、公孙无知等,都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被塑造出来,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历史的著作,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深入研究,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春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背景,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