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诸及防。

◇庄公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师次于成。

秋七月,齐人降鄣。鄣者何?纪之遗邑也。降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为桓公讳也。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尽也。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乎叔尔。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此盖战也,何以不言战?《春秋》敌者言战,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

◇庄公三十一年

春,筑台于郎。何以书?讥。何讥尔?临民之所漱浣也。

夏四月,薛伯卒。

筑台于薛。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齐大国也,曷为亲来献戎捷?威我也。其威我奈何?旗获而过我也。秋,筑台于秦。何以书?,讥。何讥尔?临国也。

城诸及防

庄公三十年春,王正月。夏,师次于成。秋七月,齐人降鄣。鄣者何?纪之遗邑也。降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为桓公讳也。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尽也。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乎叔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此盖战也,何以不言战?《春秋》敌者言战,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

筑台于郎

春,筑台于郎。何以书?讥。何讥尔?临民之所漱浣也。夏四月,薛伯卒。筑台于薛。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齐大国也,曷为亲来献戎捷?威我也。其威我奈何?旗获而过我也。秋,筑台于秦。何以书?讥。何讥尔?临国也。

赏析: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时期的历史记载,通过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情况。《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史书,记录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一生及其重要事迹。本文主要讲述了庄公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对内对外的政策、军事行动以及政治斗争等。

文中提到了庄公在位初期的一些政治事件,比如对陈国国君的葬仪和齐国使者的到来。这些事件体现了当时诸侯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和战争状态。接着,文章详细记录了庄公三十年的军事行动,如攻打山戎、修建台台、筑台于郎等。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庄公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也展现了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一些文化活动,如祭祀和建筑,进一步丰富了历史背景。

从文学角度来看,《左传》的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叙述更加生动有力。例如,“为桓公讳也”一句既解释了为何不书载齐人降鄣的原因,又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左传》在叙述中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含义和动机。

《左传》不仅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