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
冬,公及齐人狩于郜。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齐侯则其称人何?讳与仇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于此焉?讥于仇者将壹讥而已。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仇狩也。于仇者则曷为将壹讥而已?仇者无时焉可与通,通则为大讥,不可胜讥,故将壹讥而已,其馀从同同。
◇庄公五年
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秋,倪黎来来朝。倪者何?小邾娄也。小邾娄则曷为谓之倪?未能以其名通也。黎来者何?名也。其名何?微国也。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此伐卫何?纳朔也。曷为不言纳卫侯朔?辟王也。◇庄公六年
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王人者何?微者也。子突者何?贵也。贵则其称人何?系诸人也。曷为系诸人?王人耳。
以下是对《左传》中庄公(元年~三十二年)部分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 诗句:“秋七月。”
- 译文:秋季的七月。
- 注释:这里记录了一年中的某个时间点,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节气或者农事活动的时间描述。
- 诗句:“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 译文:冬季,庄公与齐国人一同在郜地进行狩猎。
- 注释:此句说明了庄公与齐国人的一次具体的活动,可能是为了某种政治或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狩猎。
- 诗句:“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
- 译文:为何庄公会与小国的人一起狩猎?这是因为齐侯的原因。
- 注释:这里的“微者”指小国或弱小的国家,庄公与这些国家的国君或代表一同进行狩猎,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或进行某种政治协商。同时,提到了“齐侯”,暗示了这是齐国的一次行动,可能涉及到了齐国的外交策略或军事行动。
- 诗句:“齐侯则其称人何?”
- 译文:齐侯为什么要用“人”这个词来称呼他们?
- 注释:这里的“称人”可能指的是使用武力或其他强制手段来处理问题。齐国作为大国,可能在这次狩猎中采取了强硬的态度,通过使用武力或展示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诗句:“讳与仇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于此焉?”
- 译文:为什么只在这一次提到和仇人一起狩猎呢?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过战争,之后又有战争,那么为什么偏偏要在这里说?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作者认为,由于历史上的战争频繁,所以在提及与仇敌一起进行的活动时,需要特别指出,以避免混淆或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这也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避免引起其他国家或势力的猜疑或不满。
- 诗句:“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仇狩也。”
- 译文:所以选择其中最严重的事情来指责,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庄公此次行为的严重性和重要性。通过指责他与仇敌一同狩猎,作者传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这也反映了庄公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一些失误,可能导致了国家间关系的紧张或冲突。
- 诗句:“于仇者将壹讥而已。”
- 译文:对于那些与仇敌共同狩猎的人来说,只会受到一次责备。
- 注释:这句话表明,对于参与这一行为的人,将会只进行一次指责,而不会反复地指责他们。这可能是出于对他们行为的宽容或是希望以此为契机,促使他们反思并改正错误。
- 诗句:“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仇狩也。”
- 译文:因此,选择了其中最严重的事情来谴责它,没有比这更重大的是与仇人一起狩猎。
- 注释: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庄公此次行为的重要性和严重性。通过强调这一点,作者试图表达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间关系和外交政策的严肃态度。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一个具体的事件,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深层思考。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左传》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