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卫侯朔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犯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秋,公至自伐卫。曷为或言致会?或言致伐?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卫侯朔入于卫,何以致伐?不敢胜天子也。
螟。
冬,齐人来归卫宝。此卫宝也,则齐人曷为来归之?卫人归之也。卫人归之,则其称齐人何?让乎我也。其让乎我奈何?齐侯曰:「此非寡人之力,鲁侯之力也!」
◇庄公七年
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恒星者何?列星也。列星不见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何以书?记异也。
秋,大水。
无麦苗。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何以书?记灾也。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卫侯朔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犯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译文: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卫侯朔入于卫”,意思是卫国的君主卫侯朔进入卫国。为什么用“绝”这个词?因为卫侯朔的行为违反了天命。他是如何被称为“篡辞”?因为他篡夺了君位。
秋,公至自伐卫。曷为或言致会?或言致伐?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卫侯朔入于卫,何以致伐?不敢胜天子也。
译文: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公至自伐卫”,意思是鲁国的公到卫国去讨伐。为什么有时说“致会”,有时说“致伐”?当事情如意时,就称“致会”;当事情不如意时,就称“致伐”。卫侯朔进入卫国后,为什么要被攻打?因为他不敢战胜天子。
螟。
译文:这个句子没有明确的关键词,可能是在谈论某种灾害。
冬,齐人来归卫宝。此卫宝也,则齐人曷为来归之?卫人归之也。卫人归之,则其称齐人何?让乎我也。其让乎我奈何?齐侯曰:「此非寡人之力,鲁侯之力也!」
译文: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齐人来归卫宝”,意思是齐国的人把卫国的宝物归还给了卫国。为什么用“让乎我也”?因为齐国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宝物,而认为这是鲁国国君的力量。
◇庄公七年
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恒星者何?列星也。列星不见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何以书?记异也。
译文: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意思是姜氏夫人和齐侯在防这个地方会面。为什么在夏四月辛卯这一天,晚上没有看到星星,但到了半夜,星星突然坠落如同下雨一样?这是因为在夜晚的时候,星星的位置会反常,导致看起来就像下雨一样的坠落。如果不是下雨,那么为什么会称之为如雨呢?因为没有下雨所以称之为如雨。如果不修正《春秋》,就会说“雨星不及地尺而复”。但是君子修正《春秋》说:“星陨如雨。”为什么记录这一事件呢?这是为了记载奇异的事情。
秋,大水。
译文:这个句子没有明确的关键词,可能是在描述秋天发生了洪水灾害。
无麦苗。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何以书?记灾也。
译文: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无麦苗”,意思是没有麦子的生长。为什么先说没有麦子,后面又说没有麦子生长的植物?一次灾害不记录,等到没有麦子再记录没有麦子生长的植物。为什么记录这个事件呢?这是为了记载灾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