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 · 商书 · 高宗肜日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今文尚书·商书·高宗肜日》是一篇古代的文献,主要讲述的是商朝时期君主祭祀成汤的仪式及其背后的道理。在这篇文献中,通过高宗(武丁)祭成汤的事件,展现了顺应天意、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

《高宗肜日》中的高宗祭成汤事件,是商朝时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高宗作为商朝的君主之一,其行为和决策对国家的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次祭祀仪式中,高宗祭成汤时有野鸡鸣叫,这被祖己解释为上天在监视下民,并赞美他们的合宜行事。这种天人感应的理念,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命与人事关系的认识。

《高宗肜日》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祭祀活动本身,更深层地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观念和道德伦理。祖己教导高宗要正厥事,即先格王,正其政事。这强调了君王应当以身作则,遵循天意,修身养德。这一思想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所有百姓的期望。只有当君王能够以德行治国,才能获得上天的认可和支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障。

《高宗肜日》中的“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等语句,深刻揭示了商代对于寿命与死亡的看法。这些话语表明,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修身养德,可以延长生命的价值。这种理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对人们的一种精神慰藉和动力源泉。

《高宗肜日》还体现了商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哲学。商朝是一个多神教国家,祖先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是对历史传统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同时,商朝的政治哲学也体现在对君权神授的观念上,君王的权力来源于上天的赋予,他们必须遵守天意,治理好国家。

《今文尚书·商书·高宗肜日》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商朝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和社会道德。通过对这部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