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杪秋 其二

闲窗日影上,书室足清光。
谁谓山林内,而无翰墨香。
芸编堪汲古,菊节待重阳。
入画相应处,千峰罨一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杪秋》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使清朝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他的文学造诣极高,擅长书法与绘画,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
    閒窗日影上,书室足清光。谁谓山林内,而无翰墨香。
    芸编堪汲古,菊节待重阳。入画相应处,千峰罨一房。
  • 诗句译文
    闲暇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书房里充满了明亮的光线。谁说山林中就没有书写的气息呢?书籍如同芸编一般,汲取着古代的智慧,等待着重阳节的到来。如同一幅画作般,千峰环绕着一间房子。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书房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的“闲窗”、“书室”等词汇营造了一种幽静的学习环境,而“千峰罨一房”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环抱中的书房,象征着学问的深厚和环境的优雅。
  1. 创作背景
  • 弘历的这首《山中杪秋》是在乾隆年间所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清朝盛世的背景下,弘历作为帝王也不忘文治武功,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此诗的创作正体现了这一文化理念。
  1. 艺术特色
  • 弘历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山中杪秋》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意象如“闲窗日影”、“书室足清光”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也象征了心灵的归宿与追求。

通过了解《山中杪秋》的作者、诗歌原文及翻译、诗词赏析、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