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一

何处生秋早,秋生云色中。
巧看常捧日,轻已渐随风。
似盖承金皞,为车送祝融。
黄姑盼河畔,恨掩白榆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出自《乐府诗集》。这首诗以“生”字起头,将秋天的特点与春日的生机勃勃相对比,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原文如下: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一

草木尽摇落,萧萧山海空。
黄菊有佳色,青松无丑风。
霜天清皎月,冰岭冷朝阳。
此节虽非春,吾身得自康。

赏析:

这首诗以“生秋”为题,借用元稹《生春诗》的韵律来创作。首句“草木尽摇落”,描绘了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次句“萧萧山海空”,则进一步强调了秋风萧瑟、山海空旷的凄凉之美。接着,诗人通过对比黄菊与青松这两种不同的植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黄菊有佳色,青松无丑风,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美丽,也暗示了青松的高洁。

诗人通过对“霜天清皎月,冰岭冷朝阳”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清新和寒冷之美。这里的“霜天”和“冰岭”都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而“清皎月”和“冷朝阳”则分别传达了月光明亮和太阳温暖的感觉。

最后一句“此节虽非春,吾身得自康”,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自信表达。尽管季节不同,但诗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滋养和安慰。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展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