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宫对雨有作

自我肇元祀,四年三望霖。
敷天新沛泽,豫日此浓阴。
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
依然迁坐处,敢忘曩时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宫对雨有作》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情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感知能力。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诗歌原文
  • 自我肇元祀,四年三望霖。
  • 敷天新沛泽,豫日此浓阴。
  • 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
  • 依然迁坐处,敢忘曩时心。
  1. 诗歌赏析
  • 观察细致:在诗中,“敷天新沛泽”与“豫日此浓阴”两句,分别描绘了天空和大地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机。同时“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 情感真挚: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1. 历史背景
  •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他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其中不乏佳作。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首五言律诗,《斋宫对雨有作》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和象征性的描述手法。例如,“松涛听渐息”中的“松涛”被拟人化为可以听到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 此外,诗中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1. 文化影响
  • 《斋宫对雨有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而且,这首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乾隆帝的个人品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1. 现实意义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这种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和文化传统。
  • 同时,它也启示现代人,应当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用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斋宫对雨有作》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幅反映古代帝王生活和情感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乾隆帝的文采风流,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