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宜园二十八景诗 其九 蟾蜍峰

久竹生青宁,洪垆善委形。
试看蹲海物,将欲补山经。
腹尚礧礧果,声疑閤閤听。
空怀玉川子,咄咄笔无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九蟾蜍峰》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作品

乾隆帝在游览静宜园时,被峭壁上的“蟾蜍”石所打动,因其形状奇特,遂命人命名为“蟾蜍峰”,并成为了静宜园中的一道景观。《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九蟾蜍峰》不仅记录了这一景观的命名过程,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九蟾蜍峰》的原文如下:

惟因纡作直,却化险为平。  
九折何须比,因之见物情。  
久竹生青宁,洪垆善委形。  
试看蹲海物,将欲补山经。  
腹尚礧礧果,声疑閤閤听。  
空怀玉川子,咄咄笔无停。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蟾蜍峰的自然美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与赞美。乾隆帝在诗文中不仅描述了蟾蜍峰的形态和环境,还表达了他对这种天然奇观的喜爱和敬畏之情。他通过诗句传递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即通过艺术的形式去感知和表达自然界的美。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九蟾蜍峰》不仅是一首描写特定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清朝乾隆时期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爱护,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