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师卦

坤上坎下,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师卦:占问总指挥的处境,吉利,没有危险。

初六:行军征战要守军纪,不守军纪,必打败仗。

九二:主帅身在军中,吉利,没有灾祸,君王三次下令嘉奖。

六三:军中有人用车运送尸体,战败。

六四:军队驻扎在左边,没有危险。

六五:打猎获取猎物,打仗抓获俘虏,没有灾祸。长官率领军队作战,副官指挥运送伤亡者,贞兆凶险。

上六:国君下令赏功,分封诸侯大夫。不能重用无才德的小人。

介绍

《周易》中的师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主要讲述用兵、战争的情境及其后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是一本极为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而且对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周易》中的“师卦”位于“讼卦”之后,是天马出群之卦,象征着以寡伏众的象。这一卦象展示了一种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制服敌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师卦的主要特征是下卦为坎(代表水、险)而上卦为坤(代表地、顺),寓意着用兵的危险性与农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师卦的卦辞指出:“师:贞,丈人吉,无咎。”这表明,只要军队的行动合乎正道,有威望的长者能够指挥,则出征必然吉祥,没有灾祸。

《周易》中的师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运用武力的指导。例如,初六爻辞提到“师出以律”,即军队出征应遵守纪律,不守军纪必败;九二爻辞中“在师中吉,无咎”,表明主帅身在军中吉利,没有灾祸,君王也多次下令嘉奖;而六三爻辞则提出了“师或舆尸,凶”,暗示过度使用武力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些描述体现了《周易》对于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智慧洞察。

除了直接的军事指导外,师卦还涉及更广泛的战略问题。它强调了在战争中必须顺应形势,因为顺乎形势的军队才能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化凶为吉。同时,《周易》中的师卦还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如“丈人吉”,意指有威望的长者在军队中能带来吉祥,并确保军队行动的正确性。此外,师卦还提倡在决策时应深思熟虑,如同“王三锡命”所示,君王三次下令嘉奖可以显示其对军队的信任和期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易》的师卦思想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引用,尤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著名的战争都是基于《周易》中的战略和战术进行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虽然其内容与《周易》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用兵的智谋和策略。此外,《周易》的思想也被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之中,如古代君主常常根据《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来决定国家大事,以及指导军事行动。

《周易》中的师卦不仅在哲学和伦理上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它通过对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平衡力量和智慧的策略思维。无论是古代的军事家还是现代的决策者,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因此,了解师卦不仅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思考。

注解

师:军队。本卦既因“师”字多次出现,又因内容主要与军队出征作战有关,所以用师作标题。

丈人:这里的意思是军队的总指挥。

律:军纪,纪律。

否臧(pi zang):不好。这里指不守军纪。

王:君王。

锡命:赐命,意思是下令嘉奖。

舆尸:用车运送尸体。

左次:驻扎在左边。

田:田猎、打猎。

禽:鸟兽。

执言:意思是抓获俘虏。

长子:指挥作战的长官。

弟子:指挥运送尸体的副官。

大君:国君。

开国:分封诸侯。

承家:分封大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