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府峨冠际,岩疆驻节初。
仁风敷岭海,爱日永庭除。
紫凤欣衔诰,斑莱试舞裾。
更希臻上瑞,举世乐华胥。
左都御史王安国出抚粤东以伊父年届七旬奏乞封典特允所请并诗以赐之
介绍
《左都御史王安国抚粤东以伊父年届七旬奏乞封典特允所请并诗以赐之》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六月,时作者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当时韩愈任刑部侍郎、谏官,因上疏谏迎佛骨一事得罪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到任后,即去看望被罢黜的好友王承造,并有诗赠答。
原文如下:
左都御史王公,名安世,字君玉,河南洛阳人,贞元中擢第,授校书郎。
安国初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出为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
会昌二年春,拜左散骑常侍,充本官兼御史中丞,充翰林学士,赐爵汝阳县开国男。
三年夏四月,卒,年六十七。
公讳安国,字君玉,河南洛阳人也。
贞元八年,与弟君仪同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三道,擢第,授校书郎。
明年,再调集贤殿书院直学士。
十年,转右补阙,迁考功员外郎。
十二年,自陈疾求致仕,诏许之。
十四年五月,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十六年,复为吏部侍郎、史馆修撰。
二十一年,转工部郎中、集贤院学士。
二十二年二月,除吏部侍郎、判院事。
三月,改礼部尚书、知制诰。
三月三日,上不豫,宰相欲引朝臣入阁议事。
左拾遗李绅奏曰:“陛下圣体不安,不宜劳圣意。
伏愿且停百司之务,俟疾可平。
然后引群臣入阁,议军国事。”
诏从之。
四月,以疾丐闲职,不许。
八月,复以疾求解,乃以为兵部侍郎、集贤大学士、判院事。
十二月,复以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和元年二月,以疾求还东都。
三月,上表辞位。
四年十一月,以疾终于位,年六十四。其子承造。
承造字君举,进士及第。
初仕至尚书郎,坐事贬岭南。
又以母老求归长安,得内黄尉,量移连州。
又为郴州司马。
又为桂州刺史。
又为虔州防御使。
又为容管经略使,卒。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代者。
公为人慷慨有大节,与人交游皆天下豪俊;然独善其身,未尝以富贵干人主也。
尝与诸公论天人之际甚高,而于人事则不然。
其言曰:“吾闻古之王者,其心难知;其行难测。
是以君子贵其全德而难称其功;小人贵其有功而不贵其全德。
夫功成而败,胜者祸生;胜败之来,其机必在人心也。”
又曰:“吾尝闻之先达云:‘人之于天下也,如砾石投水。
虽不见其利,而害有余焉!’”
又曰:“吾闻之先达云:‘天下之患在于争。
争者何也?’曰:‘争于道则失于义,争于义则失于仁,争于仁则失于孝,争于孝则失于悌;
争于弟则失于兄;
争于兄则失于妻;
争于妻则失于子;
争于子则失于孙;
此谓八政四教之乱也。’”
又曰:“吾闻之先达云:‘人之于天下也,若鸿毛投于渤海之卵。
虽不见其小者焉,而宜有所畏焉。’”
又曰:“吾闻之先达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物之天下也。
吾既得其半矣。”公之自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