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尚书史贻直

中枢掌九伐,峻望近三台。
经画资心膂,吁谟佐鼎梅。
常存葵藿志,不愧栋梁材。
书思恒绳纠,嘉猷伫献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尚书史贻直》是一首由清朝乾隆帝创作的诗,内容涉及对史贻直的赞赏与期望。《赐尚书史贻直》不仅展现了史贻直个人的成就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文化背景和乾隆帝的个人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赐尚书史贻直》的作者——清朝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一生创作了4万多首诗词,其中不乏传世之作。乾隆帝不仅在位六十年,其统治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治武功颇受后世称誉。
  2. 诗歌原文:《赐尚书史贻直》是乾隆帝所作的一首五言古风,全诗共有四句,具体内容为“归林缘舐犊,辞阁匪思鲈。能改无过矣,知仁何碍乎。迎銮方出户,资政挈同途。风度犹然在,江山秀助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乾隆帝的个性和审美观。
  3. 诗歌鉴赏:《赐尚书史贻直》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诗中“能改无过”、“知仁何碍乎”等句子的分析,可以深刻理解乾隆帝对于政治道德和个人修养的看法。
  4. 诗歌影响:《赐尚书史贻直》作为一首反映清代乾隆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使得它成为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诗歌背景:《赐尚书史贻直》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乾隆帝本人的文化素养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诗的风格和特点。

《赐尚书史贻直》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乾隆朝政治文化和乾隆帝个人风格的珍贵资料。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文化意义,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