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归舟中作二首 其一

洞庭三万六千顷,直是太平洋一杯。
放眼都穷惟大气,低头忽见有奔雷。
蛟龙浩劫知何始,鸾鹤仙心到此灰。
淘尽胸中闲块垒,开襟郎朗现灵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平洋归舟中作二首·其一》是清朝叶玉森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洞庭湖的景象,引发对宇宙、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叶玉森,清代文学家,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太平洋归舟中作二首·其一》便是其众多佳作之一。
  1. 原文与翻译
  • 诗的原文如下:
    洞庭三万六千顷,直是太平洋一杯。
    放眼都穷惟大气,低头忽见有奔雷。
  • 译文为:
    洞庭湖广阔无边,仿佛整个太平洋都在其中。
    我放眼望去,只觉得天地间只有浩瀚的大气;低头时,突然看到那奔腾的雷声。
  1. 作品背景
  • 此诗创作于叶玉森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当时他因直言进谏而获罪被贬至广东潮州府,后经多方营救得以重返京城。在这段经历中,他目睹了社会的不公与腐败,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
  1. 艺术特色
  • 该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与太平洋相比,展现了其宽广无垠的气势。同时,“放眼都穷惟大气”一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敬畏。
  •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低头忽见有奔雷”。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1. 赏析与评析
  • 对于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可以从诗歌的结构入手,分析其起承转合的合理性与巧妙性。其次,可以探讨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技巧,如比喻、象征等。最后,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特征。
  1. 写作背景
  • 叶玉森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至广东潮州府。这次经历让他深感社会的不公与腐败,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因此,他在此次创作中,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自然景观,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情怀。
  1. 思想内容
  • 诗中的“放眼都穷惟大气”,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而“低头忽见有奔雷”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1. 艺术价值
  • 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它不仅是叶玉森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与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内涵。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表达情感。因此,学习并欣赏像《太平洋归舟中作二首·其一》这样的优秀诗作,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太平洋归舟中作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精髓,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