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对月词

纤云卷尽银河阔。
闲倚阑干,静对婵月。
瘦却三分梅品格。
二分都已消残雪。
踏遍琼瑶天咫尺。
为问红楼,碧汉何宫阙。
桂蕊秋高谁共折。
一枝先向嫦娥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对月词》是叶璧华所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思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叶璧华:叶璧华是一位清代文人,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为这首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纤云卷尽银河阔。闲倚阑干,静对婵娟。瘦却三分梅品格。二分都已消残雪。踏遍琼瑶天咫尺。为问红楼,碧汉何宫阙。桂蕊秋高谁共折。”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蝶恋花·对月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月夜图景。通过对月光、云彩和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词中,叶璧华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蝶恋花·对月词》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纤云”、“银河”等自然意象,以及“梅品格”、“残雪”等象征性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风格:叶璧华在作品中运用了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清新脱俗之感。

《蝶恋花·对月词》作为叶璧华的一首代表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审美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