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三 凉意

几株乌桕醉霜浓。
浅水鱼梁系钓筒。
溪花憔悴可怜红。
客馆孤灯萦短梦,琼箫凄咽五更风。
满天疏雨趱飞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其三 凉意》是清代叶璧华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解析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
    几株乌桕醉霜浓。浅水鱼梁系钓筒。溪花憔悴可怜红。客馆孤灯萦短梦,琼箫凄咽五更风。满天疏雨趱飞鸿。

  2. 作者简介

  • 叶璧华(1796年—1853年),字秋农,号梅溪,江苏吴江人。叶氏家族在清代是一个文学世家,叶璧华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叶璧华在《浣溪沙 其三 凉意》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例如,他将几株乌桕比作“醉霜浓”,将溪花形容为“憔悴可怜红”,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物外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的深深思索。
  • 文化内涵:《浣溪沙 其三 凉意》不仅是叶璧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诗中的意境、情感和哲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1. 创作背景
  • 《浣溪沙 其三 凉意》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清代晚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作为清朝末年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学风貌的重要窗口。
  • 叶璧华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浣溪沙 其三 凉意》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是叶璧华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叶璧华的艺术才华,也可以深入理解清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