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凄雨。
酿离怀万种,困人如许。
黝梨云、深掩重门,看碧愁红僝,韶光依稀谁主。
记一枕、游仙曾驻。
叹天风缥渺,碎佩零环,春与归去。
恹恹绮窗日暮。
爱低垂翠幕,香麝微贮。
叹绿阴、子满枝头,甚花事匆匆,绾留不住。
悄卷湘帘,盼新月、三分媚妩。
恼双栖、杏梁燕子,旧愁如诉。
解连环 暮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连环·暮春》是一首由清末民初的岭南著名女诗人叶璧华创作的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春天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解连环·暮春》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叶璧华作为晚清时期岭南著名的女诗人,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该词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的精妙描绘,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审美特征。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方面考虑,《解连环·暮春》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深入探讨。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解连环·暮春》中蕴含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不仅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对“暮春”这一特定时节的描述,诗人可能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情怀。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解连环·暮春》不仅是叶璧华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岭南乃至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解读这样经典的作品,对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启示着当代作家、学者和艺术家,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解连环·暮春》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赞誉,也因其在历史文化中的深厚价值而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