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念奴娇·赵北口题壁

匆匆去也,问离人心事、谁能拘管。
驿路青山驴背影,细雨梦如春懒。
杨柳渔庄,菰蒲蟹舍,画出江村晚。
炊烟门巷,马通早又堆满。
闲坐土锉煤炉,居然鱼米,似我家乡饭。
更有十三红袖女,拉杂琵琶声断。
下第光阴,少年风味,一醉原无损。
奈侬多恨,拥衾灯火孤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游览赤壁(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时所作,以周瑜、曹操、孙权三人为题,借古论今,抒发了他对现实和历史的感慨。全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途经赤壁(即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的赤壁山)。当时,他正在观赏长江的美景,并写下了这首词。

  2. 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周瑜的崇敬之情;同时,他也对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未能实现国家的统一。

  3. 艺术手法:苏轼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4. 语言特点:苏轼的词语言优美、豪放,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他在词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