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削寒侵袂,谽谺树隐门。
石头依法座,佛足上江痕。
山浅容舟入,潮平汲水浑。
鵁鶄如有意,飞近水边村。
弘济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弘济寺》是清代诗人史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弘济寺的壮丽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作者介绍:史夔,字胄司,号耕岩,是清代江苏溧阳人,他的诗歌创作生涯颇为丰富。史夔不仅以诗歌闻名,还著有《扈跸诗》及《樟亭》、《东祀》、《扶胥》等集。这表明他在文学上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深厚的造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记录世界。
诗歌内容:《弘济寺》描绘了弘济寺的自然环境和建筑之美,如“石头依法座,佛足上江痕”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寺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也间接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
历史背景:弘济寺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原名观音阁,后在清朝避讳乾隆皇帝而改名为永济寺。清同治年间,因战火而毁,直到清末才进行了修葺。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它再次被破坏。这一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许多文化遗产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损失。
艺术风格: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弘济寺》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宁静、超然的审美体验。诗中的“戍削寒侵袂,谽谺树隐门”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寺庙的地理环境,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禅意。
《弘济寺》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文景象的诗歌,更是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古老寺庙的历史变迁和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