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题墓祭图

试望平原,冷云罥日,知是何人坟墓。
儿女犹存,纸钱空费,挂上白杨枯树。
手奉盈尊酒,和血泪、齐浇抔土。
重泉唤罢无闻,彻俎匆匆归去。
依旧冢眠狐兔。
叹驹隙人生,空劳争骛。
碑蚀青苔,陇藏白草,华屋于今谁处?
但得留遗胤,荐蘋藻、灵其休吐。
踯躅行人,也感一般霜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题墓祭图》是清朝史发的作品。《探春·题墓祭图》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荣辱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主题分析
  • 生死观照:《探春·题墓祭图》以墓地为背景,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深刻理解。诗中“试望平原,冷云罥日,知是何人坟墓”三句,展现了墓地荒凉、冷清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冷漠。
  • 荣辱观照:诗人在墓地上饮酒作诗,象征着人生的苦乐与荣辱。诗中的“手奉盈尊酒,和血泪、齐浇抔土”两句,反映了诗人在生死面前的豁达与超脱,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探春·题墓祭图》在意象的选择上十分讲究,如“冷云”、“白杨枯树”、“空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而深邃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情感表达:《探春·题墓祭图》的情感表达深沉而有力,诗中的“依旧冢眠狐兔”、“碑蚀青苔,陇藏白草”,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墓地的荒凉,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1. 思想内涵分析
  • 人生哲学:诗中通过对墓地的描绘以及生死观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诗人认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历史的变迁,都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
  • 社会观察:诗人还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诗中的“华屋于今谁处”一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探春·题墓祭图》不仅是一首描绘墓地景象的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反映深刻思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