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听松联

老科目一官无,老幕府一金无,长此劳劳,空有文章安所用;
为名士以客死,为孝子以毁死,对兹瞆瞆,欲回造化也徒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听松联》是清代李为章创作的一副对联。下面将具体展开介绍这副作品:

  1. 作者背景:李为章,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化人,其创作生涯中不乏文学佳作。据资料显示,李为章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涉及其他艺术形式如书法,显示出其多方面的才华。他的这一副挽联,不仅是其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
  2. 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挽李听松联》以哀悼逝者为主题,通过“老科目一官无,老幕府一金无”等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及对其生前贡献的肯定。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文人对于生死、功业与名节的深刻思考。
  • 情感表达:“齿发沧浪犹泛梗,临风挥老泪,枉自倾觞布奠,天涯何处招魂”等句,展示了挽联作者对于逝者深沉的感情以及对于生者未来可能的无奈和悲伤。
  • 社会意义:通过对逝者的悼念,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崇和对家族伦理的关注。这种情感的投射,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生命无常和人情冷暖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亲情和友情的传统美德。

在欣赏这副挽联时,人们还可以从更广的文化角度来解读它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同时,通过对这副挽联的品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反映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挽李听松联》不仅是一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被后人传诵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