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题画竹 其四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画竹 其四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丘逢甲,号字仙根,又号吉甫,别署蛰庵、仲阏、华严子等,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丘逢甲是清朝末年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7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不仅在诗书画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曾以工部主事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作品原文:《闻河决题画竹(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昨夜秋风吹裂潇湘,
触石穿林恶势狂。
千磨万击任尔行,
不折不挠挺然强。
一生一死事常在,
无惧风波任翱翔。
诗中寓意:丘逢甲的这首诗借题画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的“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暗喻了黄河决堤时的恶劣天气与无情的自然力量,而“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则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诗中也表达了丘逢甲对淇园竹遭受灾难的遗憾,以及对竹子不畏艰难、始终挺立的形象化赞美。
艺术价值: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以画竹为佳。丘逢甲的画作和题诗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丘逢甲通过画竹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即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像竹子一样坚持和坚强。
《题画竹 其四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不仅是一首诗文,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丘逢甲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面对困境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