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眼井 其二 (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凿井秦人老塞烟,抱孙雄踞海南天。
江山不改遗民尽,独坐秋风自品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眼井 其二”是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丘逢甲,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等,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等。他出身于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祖籍为台湾彰化。丘逢甲是近代诗人,同治三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后在台中担任主讲和台南、嘉义教育工作。

  2. 诗词原文
    凿井秦人老塞烟,抱孙雄踞海南天。
    江山不改遗民尽,独坐秋风自品泉。

  3.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老人在秋天里独自坐在井边品鉴泉水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利用“凿井”、“抱孙”等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量,如“凿井”、“抱孙”等字眼,不仅描绘了画面,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历史感:通过对“江山不改”、“遗民尽”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

丘逢甲的“九眼井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首诗不仅值得深入欣赏和研究,更应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以期激发更多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