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鲗行

乌鲗吐沫如玄云,妄冀屏蔽藏其身。
渔师却认云生处,以网投之百无误。
远害焉知适见招,纷纭小智空心劳。
鲲鱼一举渺无极,浩荡江湖随所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乌鲗行》是清代诗人丘迥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的思考。下面将具体分析:

  1. 作品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乌鲗吐沫如玄云,妄冀屏蔽藏其身。渔师却认云生处,以网投之百无误。远害焉知适见招,纷纭小智空心劳。”
  • 翻译:“乌鲗吐出的泡沫好像天空中的云,妄图用它来遮蔽自己。渔夫却误以为是在云中发现了鱼,因此毫无错误的撒下网去。远离危险的人哪里知道这正是自投罗网,那些纷繁复杂的小智慧只会白白浪费精力。”
  1. 作品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乌鲗的行为和渔夫的反应,揭示了一种自然界中的微妙关系。乌鲗试图通过吐出泡沫来迷惑捕食者,而渔夫却因误解这种自然的伪装而陷入困境,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过于自信或轻信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 诗中“鲲鱼一举渺无极,浩荡江湖随所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广阔的生命状态的向往。鲲鱼能够一跃而游极远,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广阔天地。这与现代文学中常见的对于自由和梦想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邱迥(约1708年—1784年),字仲章,一字子昂,号秋岳,江苏长洲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还是清朝时期的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好评,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创作背景:《乌鲗行》的创作大约在康熙年间,当时丘迥身处文人雅集之地,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深刻影响。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乌鲗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一曲对生命和自由的颂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