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

世宙无常,总万汇、终归衰歇。
贯今古、精神郁勃,惟兹义烈。
雠陷亚夫牵甲楯,中伤斛律歌明月。
抱不平、江水咽胥涛,同凄切。
莫须有,冤谁雪。
涅背字,几埋灭。
计偏安,一任方舆残缺。
大厦知难支一木,痛心忍溅忠臣血。
轮囷姿、耻伴幕乌巢,卑廷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王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的原文如下:“世宙无常,总万汇、终归衰歇。贯今古、精神郁勃,惟兹义烈。雠陷亚夫牵甲楯,中伤斛律歌明月。抱不平、江水咽胥涛,同凄切。莫须有,冤谁雪。涅背字,几埋灭。计偏安,一任方舆残缺。大厦知难支一木,痛心忍溅忠臣血。轮囷姿、耻伴幕乌巢,卑廷阙。”
  • 翻译:世间万物总有终结之时,无论是古今还是所有事物,最终都会走向衰败。只有那些忠诚勇敢的人,他们的精神永远焕发着勃勃生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纪念的英雄们。他们被陷害、被牵连,甚至被杀害。然而他们的鲜血却让江水为之呜咽,让人们感到悲愤和凄凉。没有人能够为这些不公正的事情负责,也没有人能够为他们复仇。国家的大厦很难支撑一根木头,人们忍受着悲痛,流着眼泪看着忠臣的血。他们的勇气让人感到羞耻,他们的忠诚让人感到卑微。
  1. 作品赏析
  • 主题表达:《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不公平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传统的尊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不公现象的批判。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歌的传统魅力,也展现了作者的创新思维。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应写于清末或近现代初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 创作环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政治斗争的激烈,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王照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英雄们的缅怀。
  1. 思想价值
  •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赞美英雄们的精神和牺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 历史反思: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诗人对过去的不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暴政。这种反思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意义
  • 文学传统:王照的创作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了近现代文学的新思想、新观念。他的创作既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韵味,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文学与时代相结合的特点。
  • 民族意识:通过歌颂英雄人物,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义。
  1. 社会影响
  • 公众接受度:王照的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 后世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照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的创作被视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 现代传承
  • 学术研究: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王照的作品被视为研究我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之一。学者们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教育应用: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王照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智慧。

《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