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有老松,郁郁态不舒。
解我腰带量,梁栋才有馀。
当今哲匠稀,毋乃此生虚!
正恐逢顽樵,采薪妄剪除!
偶得四首 其一
介绍
《偶得四首》是清代诗人王松所作的一首古诗。
《偶得四首(其一)》是王松于清朝乾隆年间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体现了作者在自然景观中所感受到的生活哲理和个人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还表达了其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了涧底老松的形象,通过“涧底有老松,郁郁态不舒”开篇,就为读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苍劲的氛围。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老松外观的勾勒,更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接下来“解我腰带量,梁栋才有馀”,王松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老松比作梁柱,暗示着老松虽小却支撑着整个建筑的稳定。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寓意了人应如松一般,虽小却能撑起大业。
“当今哲匠稀,毋乃此生虚”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缺乏英才的忧虑和自我反思。在诗人看来,如果世间缺少像老松一样能够支撑大厦的人,那么他的人生岂不是过于虚度了。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状况的无奈叹息。通过这种深刻的自省与批判,诗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
“正恐逢顽樵,采薪妄剪除”一句,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担忧和提醒。面对可能的无谓破坏,诗人不禁生出忧虑,担心那些无知的樵夫会随意砍伐这棵老松。这里的“采薪妄剪除”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更隐喻着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盲目行为和对自然的不尊重。
这首诗也体现了王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和表达观点。王松的这种表现手法,使得《偶得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心灵的沟通。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人在自然面前的感悟和思索。
《偶得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人生哲思的诗作,更是王松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创作出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