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有心病,非酒莫能医。
恰喜酒肯赊,时时一中之;
醉中言喃喃,往事杂新词。
亲旧笑避席,妻子苦相规。
谓此是狂药,乐此欲何为?
且非摄生道,兼讪富贵迟!
我方入醉乡,适此大兵追;
奋舌与之战,贤于用偏师。
富贵不识字,岂如贫有诗;
长寿无气节,不若夭为宜!
醉吟有深意,此外听天施。
醉吟(发表于1905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吟”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作者自称的号。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对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概括描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自号醉吟先生,他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著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喻诗。他的作品语言平易清新,多处运用排比句式,读来流畅易懂。
白居易的创作生涯跨越了整个唐朝,从他青年时期开始,到晚年的退隐生活,他都保持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醉吟先生传》便是他在晚年对自己退居生活的一种自我写照,通过这篇自传,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个诗人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清高、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慰藉、如何在酒色中寻求精神的升华。
《醉吟先生传》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白居易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情,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不满。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反思,文章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是一篇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现象的反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如何保持个人独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