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况复阻归舟,满地哀鸿更倦游。
今日英雄齐洒泪,岂惟王粲独登楼!
登台北城楼感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台北城楼感题》是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公元1234年(宋咸淳十年)作者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时,他游览了成都的名胜古迹,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的是诗人登上城楼,远眺成都城景色,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心境。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银汉无声转玉堂。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描写诗人登上城楼所见之景。诗人登上高高的城楼,视野开阔,远处海天相接之处,无限苍茫,无边无际。这种辽阔的视野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愁思,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诗人一人,孤独而迷茫。
颔联“惊风吹乱芙蓉水,银河寂静旋转玉堂”进一步描绘诗人所见到的景象。芙蓉花摇曳于狂风之中,如同被吹乱的水面;银河在夜空中静静流淌,仿佛没有声音。这里的“惊风”与“银汉”相互映衬,既写出了风的猛烈和银河的宁静,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颈联“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感慨。诗人感叹自己这一生的命运多舛,心中牵挂着遥远的天山,却已在这沧洲之地老去。这里的“谁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感慨之情。
尾联“赏析:”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之中,但诗人的心却始终向往那遥远的天山,追求着那份自由和宁静。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的一生充满坎坷,虽然努力追求理想,却无法改变命运的多舛。
《登台北城楼感题》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它既有深沉的历史内涵,又有丰富的哲理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