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陈子潜广文

更从何处寄诗筒,浪蕊浮花到眼空。
入梦几回寻旧雨,相思一夜起秋风。
看云携屐灵泉寺,醉月飞觞带草堂。
回首不堪长太息,愿君高唱「大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陈子潜广文》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思念和情感的古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寄怀陈子潜广文》的作者是清代诗人王松,字不凋,号王四十郎,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在哲宗元祐间曾从荣天和学诗,表明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
  • 创作时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篇内容来看,可以推断是在他游历或与陈子潜入交往之时。
  • 作品风格:此诗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更从何处寄诗筒,浪蕊浮花到眼空。入梦几回寻旧雨,相思一夜起秋风。看云携屐灵泉寺,醉月飞觞带草堂。回首不堪长太息,愿君高唱大江东!”
  • 翻译赏析:诗人以“更从何处寄诗筒”起兴,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接着“浪蕊浮花到眼空”,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浪花一般,不断涌上心头,无法抑制。后两句“入梦几回寻旧雨,相思一夜起秋风”,则将这份思念转化为梦境中的回忆,夜风中伴随着秋风的思念越发浓烈。最后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回首不堪长太息,愿君高唱大江东!”这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浪蕊浮花”和“入梦几回寻旧雨”等意象,都生动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得整个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对比手法:通过对现实的描写与梦境的描绘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直达心灵深处,体现了王松作为诗人的语言功力。
  1. 文化价值
  • 友情表达:诗中充满了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不舍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共鸣性。
  •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及其生活状态。

《寄怀陈子潜广文》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梦境中的思念交织而成的诗意画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不仅反映了王松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化造诣和情感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文人生活与思考的窗口。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和情感连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