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独坐

寂寂柴门野水滨,那堪独坐对风尘。
自惭白发长为客,未信青春不负人。
莺啭祗怜怀友切,雁稀谁与寄书频。
故乡一望沧波阔,幽梦无端入紫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独坐》是明朝诗人王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独自坐在柴门边、野水旁的情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寂寂柴门野水滨,那堪独坐对风尘。自惭白发长为客,未信青春不负人。莺啭祗怜怀友切,雁稀谁与寄书频。故乡一望沧波阔,幽梦无端入紫宸。
  2. 作品赏析:王洪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联“寂寂柴门野水滨,那堪独坐对风尘”描绘了诗人孤独地坐在荒凉的柴门旁,面对滚滚风尘的凄凉景象。颔联“自惭白发长为客,未信青春不负人”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和青春不再的叹息。颈联“莺啭祗怜怀友切,雁稀谁与寄书频”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书信稀少带来的孤寂感。尾联“故乡一望沧波阔,幽梦无端入紫宸”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渴望归乡之情。
  3. 作品评析: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王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4. 作品写作背景:关于《暮春独坐》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失落感,这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

王洪的《暮春独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